导航菜单

阿里巴巴最古老生意将如何焕发新的活力

导读 它是阿里巴巴的第一个业务单元,见证了阿里20年的发展历程。它为阿里奠定了企业组织、制度和文化的雏形,为阿里乃至中国互联网行业和培养了
2019-06-27 18:28:29

它是阿里巴巴的第一个业务单元,见证了阿里20年的发展历程。它为阿里奠定了企业组织、制度和文化的雏形,为阿里乃至中国互联网行业和培养了第一批骨干人才,第一次让世人知道了阿里巴巴这个名字。

在它诞生之后的20年里,阿里旗下陆续出现了淘宝、支付宝、天猫、阿里云、菜鸟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。它也一直在稳步前行,积累数据,迭代升级,厚积薄发。如果说数字化是中小企业扬帆远航的风向标,那它则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风口。

它就是Alibaba——阿里巴巴国际站。

在阿里的电商业务矩阵中,淘宝的商业模式是C2C(客户到客户),天猫是B2C(企业到客户),但B2B(企业到企业)才是阿里的初心。在阿里之前,马云创办的第一个互联网项目“中国黄页”就是一个B2B产品。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后所做的第一个产品——阿里国际站也是B2B模式,其核心业务是帮助国内的中小企业找到海外客户,实现产品出口。

20年前互联网还属于新生事物,阿里巴巴的名字更是没有多少人知道。在这样的条件下,阿里国际站的“中国供应商”电子商务平台最初只能依靠“简单粗暴”的地推模式,靠业务员一家家地拜访企业,凭三寸不烂之舌磨下一个个客户。这支销售队伍后来被称为“中供铁军”,从中走出了滴滴创始人程维、去哪儿网总裁张强、原美团COO干嘉伟、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、原瓜子二手车COO 陈国环等一批互联网行业的风云人物。

“中供铁军”的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,阿里国际站在不断发展壮大的阿里内部却显得有些落寞了。虽然一直没有停止发展,但比起淘宝、天猫等后起之秀,国际站无论是体量、音量还是增速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。

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世界,国际站的进化显得有些缓慢。直到2016年,Alibaba都只是一个信息展示的平台,没有支付和交易功能,这不仅大大限制了营收的增长空间,也使得国际站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无法形成闭环,商业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掘。

但是,在两位联席总经理——张阔和余涌共同执掌之后,阿里国际站在近两年来逐步脱胎换骨,完成了从商业模式到营收结构的蜕变。网站的交易功能得以建立并完善,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也由简单的交易撮合上升为多元化增值服务。这些改变已经直观地反映在财务数据上:近两年,国际站的支付买家、支付笔数和交易额的数据均实现了超过三位数的增长。

与此同时,阿里国际站积极地与各国政府、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展开合作,运用自己的数字化技术,探索通关、支付、物流等环节的贸易便利化措施,打造跨境贸易的基础设施。马云在2016年提出建设“电子世界贸易平台”(eWTP)的想法。这个宏伟的目标可能还需要很多年才能实现,但阿里国际站已经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加速前行。

在带领国际站迈向新生的两位领头人中,张阔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,曾在IBM、微软等外企工作多年,2011年加入阿里巴巴,2018年才由商家事业部调至国际站任职。余涌则是“中供铁军”的老兵, 2005年加入阿里后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国际站摸爬滚打。

6月中旬,国际站的两位领头人坐在《财经》记者面前,讲述了这门阿里最古老生意将如何焕发新的活力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猜你喜欢:

最新文章: